&esp;&esp;就如南方一般,唐朝时期江南还是贫瘠之地,到了南宋时期就成为经济中心了。
&esp;&esp;而现在,就连流放犯人的岭南,都变得繁华起来。
&esp;&esp;总有一天,大明也能将东北变成繁华之地。
&esp;&esp;一路继续走,很快就到了北平。
&esp;&esp;然后他就被这里的繁华给震惊了。
&esp;&esp;百姓安居乐业,大街上行人不绝,时不时就能看到一队商旅走过。
&esp;&esp;如果不说这里是北平,他几以为到了江南重镇。
&esp;&esp;作为小舅子,他对朱棣颇为关注。
&esp;&esp;在确定去天竺建立封国之后,朝廷解开了对朱棣的限制,允许他发展自己的力量。
&esp;&esp;这几年燕王府的实力爆炸式增长。
&esp;&esp;北平作为燕王府的临时封地,被顺带着发展起来并不意外。
&esp;&esp;可让他没想到的是,竟然发展的这么好。
&esp;&esp;于是他就特意去了解了一下,到底发生了什么。
&esp;&esp;答案也并不复杂,很快他就知道了个大概。
&esp;&esp;一切都源于那个叫道衍的和尚。
&esp;&esp;燕王忙于草原事务,将燕王府的政务托付于他。
&esp;&esp;他就在北平推行起了新政——经过他改良之后的新政。
&esp;&esp;再加上,这里是去草原和东北的陆上交通要道,地理条件优渥,发展的自然就快。
&esp;&esp;一个和尚竟然有如此大的才能,实在让人惊叹敬佩。
&esp;&esp;徐允恭决定亲自去拜访这个能人。
&esp;&esp;燕王府的人听说是徐大公子驾到,自然非常恭敬。
&esp;&esp;然后就告诉他,道衍陪着白郎中去了官厅山。
&esp;&esp;朝廷准备在那里修建一座水库,他陪着勘探环境去了。
&esp;&esp;听到白郎中,徐允恭眼睛一亮,决定立即去官厅山。
&esp;&esp;白郎中就是白英,是大明最忙的人之一了。
&esp;&esp;一年四季基本都在全国各地奔波。
&esp;&esp;梳理几大河流的水系,对现有的河道布局进行调整,使水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。
&esp;&esp;修缮堤坝、水库等等,都是他的工作范畴。
&esp;&esp;前年他就去过辽东,对辽河进行了治理。
&esp;&esp;辽河是辽东最重要的河流之一,辽东的辽字就是这么来的。
&esp;&esp;然而这条河流带给当地百姓更多的是苦难。
&esp;&esp;每到夏季辽河就会泛滥,下游方圆七八百里都会变成水泽。
&esp;&esp;不但严重威胁当地百姓的生命安全,还阻碍了交通。
&esp;&esp;白英就是在这种情况下,奉命去梳理辽河水系。
&esp;&esp;徐允恭亲自去保护他的安全。
&esp;&esp;作为护卫,徐允恭陪他走遍了辽河水系,亲眼目睹了他是如何的呕心沥血。
&esp;&esp;对他,自然发自内心的敬佩。
&esp;&esp;按照他的方案进行治理,现在辽河已经被束缚住。
&esp;&esp;下游的水泽,变成了肥沃的平原。
&esp;&esp;朝廷在辽河平原上建了一座城,命名为白辽城。
&esp;&esp;以此表彰他的功绩。
&esp;&esp;而当地百姓也自发为他建了生祠。
&esp;&esp;在别处给活人建生祠,会被朝廷打击。
&esp;&esp;但辽东这块地方,朝廷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。
&esp;&esp;而且当地衙门还发现,只要一提到白英的名字,百姓马上就变得通情达理了。
&esp;&esp;以至于现在,他们有啥政策推行不下去,总把白英拿出来安抚百姓。
&esp;&esp;这一招还非常好使。
&esp;&esp;言归正传。
&esp;&esp;得知白英在这里,徐允恭自然不能不去见一见。
&esp;&esp;问清楚官厅山的位置,就带着人赶了过去。
&esp;&esp;成功在一座峡谷里见到了本人。
&esp;&esp;白英今年才不到四十岁,
第一版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