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沈炎也不好再次推辞,坐在凳子上,这样隔着一张条案相对而坐,神色略有些不自在。
&esp;&esp;贾珩吩咐一旁的蔡权递上一杯香茗,说道:“沈指挥是哪一年入的五城兵马司?”
&esp;&esp;“回贾大人,卑职是十七岁入的司里,当时,家父托了司里的一个长辈,送了当时的指挥使三百两银子,这才进入司里充了公差。”
&esp;&esp;贾珩闻言,面色一顿,深深看了一眼沈炎,笑了笑,说道:“沈指挥倒是实诚人。”
&esp;&esp;走后门进的司衙,这不稀奇,但能直言不讳,这人就有些意思了。
&esp;&esp;“贾大人为神京城中有名的少年英杰,明察秋毫,纵是卑职不说,贾大人为锦衣指挥佥事,稍加询问,也能明白就里。”沈炎面色一肃,朗声说道。
&esp;&esp;贾珩闻言,放下茶盅,将一双咄咄目光落在沈炎脸上,直盯得其人微微低下头,忽地轻笑一下,
&esp;&esp;说道:“沈副指挥,若是有话要对本官说,不妨直言,这间屋里,都是本官心腹,尔可畅所欲言。”
&esp;&esp;此言一出,身后的蔡权面颊潮红,而在案后执笔记录的范仪,也是面色微动,目中闪烁。
&esp;&esp;沈炎闻言,猛地离座起身,抱拳道:“贾大人,卑职有关于刘攸与三河帮帮主勾结细情回禀大人!”
&esp;&esp;富贵险中求,这位少年权贵正是风头大盛,辞爵表,剿匪寇,书三国……俨然是神京城新的一面旗帜。
&esp;&esp;看那身后的六品武官蔡权,据说先前只是京营一小校,而今何等风光!
&esp;&esp;他沈炎郁郁不得志十余年,若不把握住这机会,只怕后悔莫及。
&esp;&esp;贾珩闻言,面色幽幽,眸光深深。
&esp;&esp;这是他封爵后,第一个向他靠拢的人,不过转念一想,也不觉奇怪,三等云麾将军,贾族族长,
&esp;&esp;这些头衔,足以吸引一些没有门路的五六品小官了。
&esp;&esp;更不必说,他如今提点五城兵马司,还是这沈炎的顶头上司。
&esp;&esp;只是,听其言,观其行。
&esp;&esp;第167章 势大难制
&esp;&esp;五城兵马司内贾珩沉默片刻,说道:“沈副指挥,你可说说看。”
&esp;&esp;沈炎道:
&esp;&esp;“回大人,刘攸与三河帮帮主名唤李金柱者,关系莫逆,刘攸屡次三番受其吃请,将流窜至其他几城被兵马司缉捕的帮众放走,而东城的霍指挥,也与李金柱勾结颇深。
&esp;&esp;这些情报,他如果不说出来,等这位大人自己查出来,就卖不得好价钱了。
&esp;&esp;而且这些情报,只要稍加调查,总能搜罗而得。
&esp;&esp;再说这位大人恐怕不知,董迁未调至东城前,原就在他手下做事。
&esp;&esp;贾珩皱了皱眉,问道:“裘良可有牵扯?”
&esp;&esp;沈炎怔了下,说道:“刘攸宴请过裘大人几次,但皆为其所拒,裘大人也不知为何,似不怎么买三河帮那伙人的账贾珩面色沉静,眸光湛光流转,心头隐隐有几分猜测。
&esp;&esp;只怕刘攸与裘良二人,不属一方势力。
&esp;&esp;沈炎沉吟片刻,说道:“大人,据卑职所知,东城的霍指挥新近娶得一房小妾,就是李金柱的义妹,
&esp;&esp;此事只有少数人知道,
&esp;&esp;卑职也是在和几个东城的朋友吃酒时得知贾珩点了点头,赞许道:“沈副指挥所言之事,十分重要,只是东城三河帮帮内情形你可知道?他们有几个当家、还有帮众多少,据点多少,你可有了解?
&esp;&esp;这次整顿东城帮派势力,他不会只用五城兵马司的人,而是会从京营、锦衣卫调人,三方联合出兵沈炎面色凝重,沉声道:“大人,三河帮可不好对付,他们就在东城渡口,靠着卸漕粮为生,据说有着五位当家,帮众多达两三万,手下还控制着青楼、赌坊、人伢等生意,据说…三河帮主李金柱,
&esp;&esp;和一位大人物有牵扯。
&esp;&esp;贾珩闻言,面色默然,心思莫名。
&esp;&esp;卸漕粮为生,这怎么听着像是漕帮的雏形?
&esp;&esp;只是如今还是崇平年间,并非雍正年间,哪里有什么漕帮?
&esp;&esp;“不过纵不是漕帮,也需得万
第一版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