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蔬菜和瓜蔓分区播种,时值夏季,日光和雨水丰沛,根叶生得油绿鲜亮,又被院子的主人打理得井井有条。
大门半掩,院内有人交谈。
赵弛:“进去看看。”
水笙连连点头。
二人入门,在院中看到两名壮年男子,正带着三个五六岁的娃娃。
几人都穿细葛布缝制的衣物,可见家境还算不错。
他们跟一名葛布蓝衫,五官斯文又散漫的青年交谈。
观谈吐气质,定是回乡的秀才李文秀无疑。
*
院子来了个身型拔高的男人,李文秀多看了一眼。
这一眼过去,发现那道身躯后还藏了个灵气俏白的少年人。
他左右打量,挑眉问:“来入学?”
旁的壮年男人将自家娃娃揽在身前:“李秀才,那就这么说定了,钱俺也交了。”
李文秀挥挥手:“成。”
男人瞅见赵弛,道:“赵老板也来啦。”
又疑惑:“你家没有娃娃,谁来入学啊?”
水笙探了探小脸,正要抬手,赵弛把他揽到身前。
“带水笙来看看。”
李秀才一下子乐了:“行,模样倒乖,只要交了束脩,这年龄的大孩子也收。”
水笙脸红,看着几个小孩子,听李秀才唤他大孩子,悄声道:“快满十八,不是孩子的。”
赵驰听完,微微笑了下。
刚捡水笙那会儿,他生得瘦小,又一身毛病,并不知他的年纪。
带到城里给大夫医治,顺便瞧了牙齿,头发,指甲,大概断出他的年纪。
从那会儿开始,赵驰看水笙比同龄人瘦弱,每日都变着法让他吃东西,盯着他喝药。
所幸这半年没白喂,身子长回几分,出落成少年人该有的样子。
赵驰给李文秀介绍水笙,目光透露浅淡的愉悦。
“水笙勤奋,乖巧,还识得一些字,教起来省心。”
又道:“钱不是问题。”
李秀才看赵驰打定让水笙入学堂的态度,笑了笑:“好说,只要交了束脩,不管年龄几多,都可入学。”
“我这学堂,午前不授课,过晌午再来,每日学两个时辰便可下学,如此,既不耽误我睡觉,也不耽误你们干活。”
“束脩按季交,每月二钱算,先交六钱,若不想学,可以随时退学,我不强迫,但交来的束脩概不退还。”
李文秀又道:“这院子空出两间屋,右边这屋用来授课,你们可以瞧瞧。如若满意,今日就决定,省的还要来回跑几趟,我懒得折/腾太久。”
几个男人没说话。
李秀才散漫笑道:“三天后入学,各位意下如何,请自便。”
赵弛牵着水笙围绕授课的房屋走了一圈,屋子翻修过,送来的桌椅都是新的。
确保四周无渗漏的迹象,当场交了束脩。
见状,旁的两名男子不甘落后,纷纷替自己娃娃交了钱。
李秀才笑吟吟地:“都是爽快人,三天后,记得让他们带上纸笔来学堂。”
赵弛记下,看水笙眉眼亮亮,心道:这钱交对了。
普通人家没有入学的条件,若想入私塾,唯有进城,城内才有学堂,每年的束脩至少六七两,顶百姓四口一年的用钱。
李文秀回来后将院子全部修过,还把周围打理得不错。
一月二钱,每年左右不过二两四钱的束脩,不像以此为生。
观此人片刻,虽有些许文人的傲慢,举止散漫,但态度却是爽快干脆。
短时间内有了判断,赵弛才放心让水笙入学。
返回溪花村途中,水笙少有的没开口,等周围没了过路的村民,悄悄握上赵弛的拇指,让对方牵着他走。
赵弛没带他去面摊或回老屋,而是去了三颗老槐树那边,也就是金巧儿住的地方。
浓郁的树荫下,两个姑娘正在缝补,瞧见他们,纷纷站了起来。
“赵大哥,水笙,怎么过来啦?”
“剩下的衣裳昨晚我跟柳儿姐都做好了,今天想着把鞋垫纳好,晌午前一并给你们送去呢。”
第一版主